会计理论实践基础
在会计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面临这样一些问题:会计如何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体制,这样的会计体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结构,怎样对待西方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的深入,西方关于会计理论的供求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资源还不够充足,在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尤其要关注成本效益的对比问题以及供需平衡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样的前提下,讨论我国会计理论研
究的实践基础。 一、 关于会计理论的一般认识 会计理论一
词虽然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多年,但尚未标准的定义 。在会计文献中,对会计理论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看一下几位著名会计理论家是如
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经验与推广最佳经验,并引导对会计工
作的起源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 他指出 " 理论的性质就是作出解释 " ,"
理论的最主要特征通常就是解释 " 。
亨德里克森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 " 会计理论可以解释为一套以广泛的原理( principles )为形式的逻辑推
理。这些原理用来:( 1)提供评价会计实务所依据的一般框架;( 2)指导新
实务和程序的发展 " 。 亨德里克森认为: " 会计理论也可被用来解释现存的实
务以便加深对这些实务的理解。但是,会计理论最重要的目标应当是提供构成
关于评价和发展会计实务的一般框架的一系列首尾一致的逻辑原理 "。 瓦芡
和齐默尔曼作为当代实证会计理论的代表人物,对会计理论提出了如下意见: "
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 。他们认为: " 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提供理由 " ," 预测则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
会计现象未必就是未来现象,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
据尚未从数据中收集到的现象。
" 显然,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这里被认为是十
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他们的上述理论观点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经济学上大部
分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基础。因此,在他们看来,假设和通过数据进行验证构
成了发展会计理论的基本手段。
上述会计学家对会计理论的不同界定,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研究本身的发展,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发展。显而易见,较
早关于会计理论的认识,主要是基于规范研究方法的,会计学者试图说明会计
实务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而新兴的实证会计理论学派则试图说明会计实务是
什么这类命题。
分析这些定义,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会计理论是一个
发展的概念,它因人们对会计实务的认识角度、深度、全面程度和方法等方面
的不同而异。会计理论的定义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会计实务的
演进和会计研究的深化而发展,并且与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密
切相关。但是,无论如何,会计理论离不开也不可能离开会计实践。
会计
具有重复和普遍意义的会计研究结果几乎是徒劳的。正如利特尔顿所指出的: "
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并不存在与受控室实验直接对应的事物。 " 因此,会计理论
表现出多例证是可以理解的。 二、 关于发展会计理论的方法和实践性问
往往十分微小,但其务实的精神还是值得弘扬的。
然而,严格的说,我国应用实证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这首先是由于我国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生着重大变化:经济体现制的转变致使会计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关存致使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群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相对独立地位的确立导致财务信息陈报的企业导向,会计人员身份的转变致使会计信息编报立刻发生了微妙乃至深刻的变化。其次,由于
年来我国财务会计规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尽管这种变动的程度和频率不尽
均衡,但相对而言,较大规范的变动至少应当包括1993 年会计转制和 1997 年
法仍将居于主流地位。
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研究方法进行再认识。分析我国会计研究的传统方法,很难证明其等同于规范方法。换言之,规范研究方法与传统方法并不是相互重合的概念,二者充其量只不过是交叉的概念。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研究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部分采用了某些实证研究方法。众
因而,以往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实地调查方法、解剖